检讨中国制造(一)——中国企业为什么做不了传真机?(上)

“中国制造”如今已是令国人备感自豪的一个名词。制造业的崛起,引领着我们迅速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少有的几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之一。无可否认,未来中国的发展仍离不开“制造”这个主题。在辉煌的足迹下,我们仍需要反思,需要检讨,才能使“中国制造”的未来之路更加平坦。著名财经作家徐明天通过深入的观察,以翔实的资料,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分柝了近些年来“中国制造”的成功与不足。从本期开始,本刊连续刊登他的系列文章。同时也欢迎读者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讨论中国制造这个题目时,就让我们从“组装”这个视角开始切入。因为很多人把“组装”等到同于“制造”, 有人说中国制造就是中国组装,中国是组装大国大家是都能认可的。

“鸡蛋里头挑骨头”,就让我们找找中国组装的毛病。

不论是政府官员、企业家的桌子上,以及办公室和家庭中,带传真、复印功能的电话机已经相当普遍,有的还带打印功能,与电脑连在一起,就能打印文件。

不知道你是否曾留意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一部电话机,差不多就是国产品牌,但是一带传真、复印功能,这部电话机十有八九就是理光、佳能、爱普生、兄弟、富士施乐、日立、索尼等日本品牌。没有一个是中国企业做的。

为什么中国企业做不了传真机?我曾经向不少中国企业家询问这个问题,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不少人一愣。很多人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大家都觉得桌子上的这个东西也非常平常,没有特别之处,怎么中国企业就不做呢?有人说,一定是高科技,日本企业掌握专利,中国企业无法超越,但又说不出这个东西哪一个地方是不可超越的高科技。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还真是费了不少精力,做了一些研究,把我研究结果告诉大家,看是不是这回事。

曾经的“机会”

是不是日本企业向中国封锁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方面的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电视上就经常有桂林理光、广州理光等广告。查阅资料,桂林理光、广州理光、上海理光等,是日本理光与中国合作设立的合资企业。

1984年,理光同桂林电表厂开始技术合作,由理光输出技术和零部件,在桂林组装品牌为“桂林理光”的复印机,而同时采用这种技术引进方式的还有湛江佳能、天津佳能、武汉施乐、邯郸优美和广州理光。

1985年10月16日,理光公司向当时的中国机械工业部提交《理光机构与中国共同发展复印机工业建议书》,就零部件国产化,多种机型的选择,对硒鼓、墨粉生产技术免收专利费,设备优惠提供,逐步实现外汇平衡,进一步发展合资经营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通过这种技术和零部件输出的方式,理光很快便在中国市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1992年,桂林理光的销售额一度达到2亿元。理光同时还通过自己在香港的代理商金铭联合有限公司很快便在中国设立了32个销售维修网点。

但是合作双方的蜜月期到1993年便戛然而止。理光于1993年在深圳独资成立了理光(深圳)工业发展公司,在新公司成立之后,理光停止了对桂林理光的技术转让,而此时,理光在国内的销售和维修渠道已经建成。

失去了技术来源和新机型转让的桂林理光很快被市场淘汰了,而其他的几家:湛江佳能、邯郸优美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产品销售日渐下滑。

对于与理光合资的上海理光传真机有限公司,中方曾寄予过太多的梦想,只是10年过去了,在办公自动化业务上,市场并没有能够换来技术。上海理光能非常典型地说明当时的合资合作过程。

1991年,国务院召开企业技术进步会议,将“图文传真机”列入国家重大引进消化、吸收计划,即“国家传真机专项”,予以重点发展。

1992年,上海市将高科技通信产业列为上海市第二大支柱产业,并将传真机列为重点骨干项目之一。上海传真机公司由此诞生。

1993年,国家有关部委决定,将传真机整机基地及开发中心设在上海,并指定由上海传真机公司负责寻找合资伙伴,引进技术,建立传真机基地,也找到了日本理光。双方一拍即合。1993年10月21日,由上海传真机公司与日本理光、香港冠军三方合资成立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上海理光传真机有限公司宣布成立,投资总额为4400万美元,坐落于上海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作为国家“八五”规划传真机专项的主要承担者,1994年9 月,上海理光借用上海传真机公司场地组装生产理光传真机。1995年,上海理光传真机公司的工厂建设还曾被列为“上海市工业一号工程”。

1995年6月23日,上海理光研制的第一台全中文传真机诞生,开创了传真机的中文时代。1997年,上海理光在外高桥保税区成立了专门生产PCB线路板的子公司“上海理光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理光于1997年成功销售10 万台传真机,年销售收入3.32亿元。2002年,在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上海市工业500强排名中,上海理光名列第132位,实现销售额7.4亿元。在国内传真机市场的占有份额排名第一,约为20%。

2003年8月,上广电将公司控股73%股权的子公司——上海传真机公司——与理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达成股权转让协议,由上海传真机公司将其持有的上海理光传真机有限公司45%股权和上海理光办公设备有限公司22.05%股权全部转让给理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上一条圣奥制造部启动全员培训计划
下一条检讨中国制造(一)——中国企业为什么做不了传真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