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讨中国制造(一)——中国企业为什么做不了传真机?(下)
(续上篇)
对于日本理光在中国从合资走向独资的过程,有人认为是日企的“特洛伊木马”策略,先通过合资占领中国市场,然后再独资。而中国企业并没有达到市场换技术的目的,理光独资之后,中国企业就失去了技术支持,难以独立支撑。
对于这种说法,我有一个疑问:从1983年理光与桂林等企业合资,到2003年上海传真机公司股权售出,在20年的时间里,中国企业的那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做什么去了?怎么就掌握不了技术呢?
中国企业的努力
1992年8月,康佳研制开发出2LW-180图文传真机,通过生产、设计鉴定,并进行批量生产。康佳公司因此成为我国第一家能批量生产传真机的电子企业。当时报道称康佳公司根据市场需要,凭借雄厚的技术力量开发的2LW-180型传真机,采用单片微机为控制器的数字电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并兼容电话等特点。为保证产品批量生产后的质量,康佳公司先后购进了电话网络模拟器、电话信号分析仪、时钟校准仪等先进仪器,并对传真机生产车间实行全封闭管理。据介绍,康佳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00 多万元建成的传真机生产线,每年可生产1万台传真机。
几乎与康佳同时开发出传真机的还有深圳添利通讯设备有限公司。1992年9月,该公司开发的FAX-901传真机通过省级鉴定,并在第四季度将10000台产品投放市场。当时的报道称:“目前,我国的传真机市场主要被进口产品所占领,国家每年都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整机或散件组装。深圳添利通讯设备公司与香港添利电子有限公司一起,联合日本SKI公司、CHT计算机高技术公司,共同开发了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G3类普及型图文传真机,其国产化元件率达90.4%。这种传真机自1991 年初试产以来,在技术上作了多方改进,于1992年5月通过国家邮电部的技术检测,批准进入国内通信网使用, 经用户长达半年的试用,普遍反映良好,目前已与各地销售商达成了订购30000台的意向。”这家投资800万美元的中港合资企业,年产传真机能力达10万台,年产值2.5亿元,产品80%销往国际市场。
1992年底,深圳添利传真机获国家科技成果金奖。但这些传真机产品都是很快消失。以后,TCL、中航科技等公司也都先后涉足传真机领域,也都匆匆而归。
目前,深圳还有两家本土企业在制造打印机产品。深圳得实打印机公司生产财务用的针式打印机,广华电子制造商场超市收款机使用的微型打印机,这两家企业的产品在专业领域市场占有率还比较高。但这两种产品都只有单一的打印功能,并且都是专业的使用领域,无法与传真、复印、打印等功能一体现代办公设备相比。
数码照相机的尴尬
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统称办公自动化产品,有日本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从技术上说,这类产品都是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数码照相机也应该归于这一类产品。
搜索数码照相机产业在国内的轨迹,发现与传真机、复印机的遭遇差不多。数码相机的兴起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国内最早生产数码照相机的企业是深圳先科公司,2001年,先科开发的集数码相机、动感摄像头、微型摄像机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数码相机AEC-010曾经频繁见诸报端。这款产品的售价仅在千元以下,不但能拍摄数码相片,而且能实现网上会议、网上可视聊天和动态摄像,也是制作个人网页、电子相册、视频文件、家庭小电影的好帮手。如今,先科数码相机早已在市场不见踪影。
TCL也曾经推出数码相机,但一直没有什么声势,悄无声息,现在也不知状况如何。
2002年4月,联想高调推出数码照相机,市场推广力度也很大,但到了2008年初,联想退出这一领域。
目前,国内在数码相机领域只有爱国者一个品牌支撑。爱国者是自己制造还是委托别人加工?曾经有人求证过,据说求证的结果是,爱国者数码相机由日本企业制造。
有业内人士介绍,中国也掌握传真机、复印机的技术,1965年就由国家科委成立了天津复印机研究所,研究出不少产品,这些产品就摆在研究所的展厅里,但是没有企业能将这些产品产业化。
我也从网上搜索到了 “天津复印”。
症结何在?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传真机、打印机会由日本企业独霸天下,而中国企业难以进入,进后必退?
一个日本企业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秘密。技术很关键,但不是最根本的。基本的技术,中国是掌握的,日本企业也没有保密和封锁,但在技术的改进上日本企业就快得多,几十年来不断推进,向着集成化、微型化等方面快速推进,新产品层出不穷。中国企业在这种技术跟进上是很难的。最初的原始技术,日本也是从美国买来的,并不是日本研制出来的。但到了生产制造,美国企业也要甘拜下风。最初的时候,美国施乐公司曾经收购日本富士公司,当时的名字叫施乐富士,但现在名字调了一个个,叫富士施乐,日本富士反过来收购了美国施乐。
现在传真机、打印机等产品的元器件绝大多数都在深圳周围生产制造,从日本采购打印头、墨盒喷头和墨水也不难,也不是价格问题。如果把这些元器件采购过来,就能组装产品了。问题是,同样的元器件,中国企业组装出来的产品肯定会有质量问题,不是卡纸,就可能出现扫描不齐,或者干脆就不工作。
原因是,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数码相机这些产品是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机械带动电,电传给光,然后再进行机械运行,要求非常精密。比如打印机打印一个字母,打印头扫一遍,光要扫8次,时间又非常短,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原来,中国企业做不了传真机, 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组装问题。组装不够精细,就把中国企业堵在了一个产业的大门口。
中国号称制造大国,能有什么产品制造不了?有人说,中国制造其实就是组装。现在来看,在组装产品上, 我们也有不小的差距。
也就是说,中国制造的差距还很大,先别说制造业的转移和转型,就是制造业组装的功夫也还需要下一番努力。一个小小的传真机,就让我们难以骄傲起来。
其实,中国制造的差距就在精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