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团队少一些问题,多一些绩效(2)
追根溯源找原因
最大的问题是愿景与价值观的迷失
愿景与价值观是一个组织或团队的灵魂。团队中的大量问题,常常源于价值观与愿景的迷失。缺乏令人激动的愿景或目标,团队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变得“近视”、无所适从、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
苹果公司在其创始人乔布斯的领导下,崇尚自由、品位与个性,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完美主义者形象而闻名。在成长为一个拥有数十亿资产、数千名员工的“庞然大物”后,乔布斯开始希望苹果公司向一家大公司那样“规范”地运作,并以充满激情的邀请词——您是想一辈子卖糖水呢,还是想改变世界——来邀请前百事可乐的高管加盟。在这位新领导的带领下,苹果公司变得“规范、有序”,开始更多关注报表上的财务数据,而忽视了业绩背后的价值观和愿景的重要性,那种崇尚个性、追求完美的激情也逐渐被官僚体制淹没。尤其乔布斯这位精神领袖出走后,核心管理团队的价值观迷失了,使得苹果公司一度陷入泥潭。
最不专业的做法是漠视专业的力量
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几个盗贼在公车上“易拉罐中奖”行骗没有得手后,愤愤地说:“这招儿我们不专业啊!”的确,在这个专业分工明确的时代,必须要相信专业的力量。团队构成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专业分工,如果团队管理者处处伸手、事事把关,则不只是他是否有这个精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缺乏专业能力的判断与决策,可能会严重挫伤专业工作者的积极性,带来严重的后果。
最昂贵的激励是给非所求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客观大背景下,团队成员对事物的认识会存在差异,需求也会有很大差别。如果不能对团队成员的内心需求有准确的判断,所给非所求,激励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而且,随着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核心团队成员的能力、业绩、需求也在发生动态变化,激励策略若不能及时做出调整的话,同样会给团队运作带来问题。
楚汉相争中的“垓下决战”之前,刘邦已经完成了包括张良、韩信、萧何在内的核心管理团队的组建工作,激励策略也初见成效。但随着队伍不断壮大,其核心团队成员的能力、业绩和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而刘邦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却忽视了组织动态发展下对核心团队成员的有效激励问题。比如他在向韩信发出“固陵合兵、攻击项羽”的指令时,以“授予大将军位”作为激励并不恰当,因为他忽略了韩信当时在团队中的位置已经举足轻重,封侯裂土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仅一个大将军的职位对于手握重兵的韩信来说,激励显然不足。所以,刘邦到了固陵之后,韩信并没有如约而至。随后刘邦遭遇大败,陷入困境。
最稀缺的资源是上级的支持
一个团队能否给组织创造价值,取决于组织的领导者对团队的期望、定位、授权和支持。如果不能与组织领导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就目标达成共识并获取支持,争取到足够的资源和授权,则团队将如大海浮舟那样漫无目标、孤立无援,或如缚着锁链的舞者那样被束手束脚、难以发挥。
北宋时期,以王安石、吕惠卿、章淳等为主构成的核心变法团队,领导了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运动。由于少年时期的宋神宗就非常崇拜王安石,当走上领导岗位后,他对王安石提出的治国方略非常赏识,所以初期对变法团队的主张基本认同。但是,变法牵涉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会引起争议,受到组织内一些成员的反对,并会给团队的工作设置障碍,这使变法团队承受着极大的外部压力。在这个关键时候,作为组织领导者的宋神宗,不但没有积极为变法团队提供支持、铲除障碍,平息组织内对变法团队的争议,而且采取“议论相搅”、“和稀泥”的态度,拒绝为变法团队引发的争议“埋单”,无疑使变法团队的工作更加举步维艰。最后,由于组织领导者的决心不足和支持不力,变法团队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