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为什么遭遇就业难?
今年是合众资源·3A顾问成立十周年。公司在年初便决定了今年一年的公益活动,其中之一就是“管理进校园”活动,这种全公益管理课程自开讲以来便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在和毕业生交流的过程中,少不了探讨就业难的问题。
据权威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企业总数大致在970万家,每年毕业大学生600万不到,如果有计划分配的话,每家企业只能分到0.6人。现在的疑问是,大学毕业生为什么不是奇货可居,而遭遇就业难呢?
惯常(老师和同学们自己)的说法是,企业嫌弃大学毕业生缺乏经验,不能马上发挥作用;而大学毕业生择业标准太高不务实等等。由此,一方面学校早早地把学生推向社会,希望他们积累更多的经验;另一方面专家学者、学校老师等众口一词地告诫毕业生,你们要“先就业再择业!”其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前早早地混迹于社会,期望积累所谓的经验,学到的只是一些如何对付老板或应对面试的虚妄功夫,而在意识和能力方面并无长进,当然一些大企业安排的定向实习的情况除外。而且大学毕业生们还在“先就业再择业”这一错误择业观的误导下,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期望钻进企业先混口饭吃,然后再瞅准机会一走了之。把企业当跳板,根本没有中长期服务的打算,把老板当傻瓜。
根据笔者对当今企业家的了解,他们是社会上最聪明的一群人,对学校和毕业生的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相当反感,而且有许多企业家抱怨,已经为此吃了哑巴亏。其结果是,企业家对新毕业生敬而远之……就业难由此产生!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培养企业家和毕业生之间的互信,而这种互信则建立在毕业生能够诚信做人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首先需要大学毕业生与错误的择业观和不诚信做法(面试的时候信誓旦旦要好好做下去,几个月之后说走就走)彻底决裂,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诚信做人和认真做事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