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的嬗变与救赎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将产品的生产加工转移到中国,中国逐步变成“世界工厂”。从GEABB,从松下到博世,从西门子到伊莱克斯,从诺基亚到摩托罗拉,从飞利浦到惠而浦……..几乎所有的世界知名品牌都在中国生产产品,或通过与中方合资生产,或由中国厂家代工生产(OEM)。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接近全球三分之一的OEM业务转移到中国内地,IT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服装、照明、五金、玩具、家具等行业的OEM产品在中国内地的出口产品中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国内品牌公司有20%以上采用OEM方式。

国内众多中小型企业是OEM的最大受益者。虽然OEM行业利润微薄,处于产业价值的末端,但是对初级阶段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在没有世界级的品牌,没有高新技术优势,也没有雄厚资金实力的情况下,依靠我们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来发展我们的传统加工业、解决就业并为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打基础是我们必经的阶段。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过剩、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OEM方式以其风险小、获利稳定、能快速改选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线等优越性而倍受中国中小企业青睐。

虽然OEM曾使中国制造业呈现空前“繁荣”之势,但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国的OEM制造业日益暴露出整体赢利能力差、竞争力不足

 

上一条检讨中国制造(八)上
下一条浙江省德清县胜辉服饰赢在精益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