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和“他们”的竞赛
她们是国有企业的正式职工,是拥有高等智慧的群体,接受过良好的上岗培训,天生有一种优越感。能通过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将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变的轻松惬意,当然有时也要牺牲工作效率。例如:搬运一件500公斤的物体,利用现场的十四个人,可以马上抬走。他们却认为:这么做太简单,有损他们高贵的身份;人多手杂的时候,有人便可以滥竽充数,谁也不愿多出一点力。他们要创造一种新的搬运方法,利用现有的一切工具,可以轻松的把一件物体从这里搬运到那里。于是他们列举了好几个方案,经过讨论选出一个好的方案。按照方案实施,将物体搬运过去。用时60分钟,用人14人。
“他们”是百万民工中的一部分,没有很高的文化,也没有受到良好的上岗培训,但是“他们”有一种品质,就是不怕出力流汗。例如:当“他们”面对500公斤的物体时。会迅速站出10个人,将物体抬走,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个最直接,并且最有效的办法。民工兄弟用时10分钟,用人10人。
他们和“他们”的竞赛讲到这里,使我想起一个小故事:一位老人在寒风凛冽中趟过一条河,岸上有人喊住老人,说:“上游有渡,下游有桥。”老人说:“知道”,但老人没有回来,仍一步一步的向对岸走去。在老人之前和老人之后,有无数的年轻人要过河,在河边他们停住了,他们打听附近有桥吗?然后,分别向上游和下游绕道而去。
故事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生命经不起消耗,每天消耗一个小时,不算太多,但他们经过百次、千次、万次的消耗后,他们发现他们也老了。
他们和“他们”的竞赛也到终点了,拥有优越感和良好教育的正式职工们,在经过十次、百次、千次不经意的消耗后,发现自己被社会、被工作无情的抛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