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现场不良攻略(下)
——FP(防误)化原则与具体例
基本原则【2】——“成为无需技能、经验的作业”应用例
1、有关作业(动作)方法的应用。
(1)将复杂的作业简单化、标准化。
一些需要熟练技巧与经验的复杂作业,如由经验少、非熟练工来做,容易发生失误。对此,可将作业分割、简化由2人来分担,必要时将零部件和作业方法予以简化、标准化。
(2)精度高的作业尽量采用工具、机械进行。
依靠人眼的判断来进行高精度作业的能力是有限度的。比如人们能分辨0.1mm的长度,但让他以±0.1mm误差裁切100mm长度的纸张却是不可能的。对于高精度要求的作业,要消除手工作业中的人为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工具化、机械化来确保精度(见图14)。
2、有关工具、机械的应用。
(1)尽可能利用定时器、量具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
用压力机进行铆接作业时,对于铆接时间控制与尺寸检查应充分利用定时器和量规,以避免人的主观判断的失误。
(2)利用活塞缸注油、涂粘结剂,确保一定量。
加注黄油、油或涂粘结剂,其量过多、过少都会影响质量。这时,若利用注射器进行手工作业,无论如何难保用力均匀和确保均一量。此种作业采用活塞缸才能确保一定量(见图15)。
3、有关产品设计、生产方式的应用。
(1)产品、零部件实行简单化、标准化。
产品的品种不同,其零部件的形状、尺寸与作业方法也是不同的,从事多品种的作业,不仅效率差而且也容易出现失误。特别是多品种频繁转换的工序,安装了转换前的零件或搞错了作业点等错误是时常发生的。这时,产品、零部件的“形状”、“尺寸”与“作业程序”应尽量统一和标准化,相同的零部件用同一台机械、采用相同的程序进行作业。
此外,当一种产品设计有修改,采取了有效的作业方法改善时,则其他的产品也应施以同样的改进,尽可能废止旧方法。
基本原则【3】——“成为不危险的作业”应用例
1、有关作业(动作)方法的应用。
(1)对易触及的危险地方施以遮盖。
例如进行产品的耐高电压试验时,对于手足容易碰到之处应该用绝缘物加以遮盖,使手足接触不到,以避免危险事故发生。
(2)出现危险时要有声、光、色的警示。
有如交通信号、警报器那样,一旦出现机械故障或材料被误切等异常时,要有警示灯亮或警示铃响,使之立刻被发现。
2、有关作业场及配置的应用。
(1)对于易洒落的零部件、产品施以覆盖。
产品、零部件从箱中洒落或是在作业台上凌乱放置,容易发生异种的混入问题。为防止异种混进,最基本的方法是加强整理整顿,此外,对开口的零件箱、产品箱还要加以覆盖。
(2)对产品、零部件、工具、仪表实行定置管理。
什么物件应放在什么地方,是一定要明确的。胡乱放置,寻找起来会吃苦头。特别是危险物的随意放置还容易引发事故。
工具、机械、仪器本身的FP(防误)化更是十分重要。一旦它们的放置场所不合适,最终的后果是导致作业(动作)失误。图16为文件放置改善例。
3、有关工具、机械的应用。
(1)具有异常时能停止作业的结构。
在“作业出现差错”或“机械发生故障”时仍继续作业下去,只能是制造出不良品。
这时最有效的防误措施是工具、机械采取防误结构,即一旦作业失误或机械发生故障就能自动停止作业(动作)(见图17)。
(2)利用两手同时操作的开关。
对冲压这类伴有危险的作业,如果仅用一只手操作,则空闲的另一只手就容易发生事故。这时要使用两手同时操作开关,即若不同时两手操作则无法进行冲压。
4、有关产品设计、生产方式的应用。
(1)遮断危险之处。
对于带高电压的设备、高温炉或者有从高处落物的危险地方,有如道口设拦杆一样,必须设置有遮断作用的装置,以防事故发生。此外,在多品种产品的生产中,制品、半制品的加工、搬运、保管过程若有混入危险时,则应当间隔或限定制品、半制品的流通路径。
(2)将易分离的零件结合起来。
在制造过程中,有一些容易分离、散落的零部件,应从最初就将它们结合在一起使之不分离。特别是两个以上必须结合的零件,更要设法从一开始就结合(见图18)。
基本原则【4】——“成为不依赖感觉的作业”应用例
1、有关作业(动作)方法的应用。
(1)规定计量性基准(标准)、限度。
对于“表面脏污”、“缺陷”、“位置偏移”、“变形”、“转动不稳”之类的、需凭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判断良否或良否程度的作业,应尽量废止;无论如何必须由人来进行时,也要规定计量值判定基准(标准)或限度。若没有明确的判断基准或限度,作业就会有偏差,即便是同一位作业者,因心态的变化也会产生判断的波动,导致失误。
在无法给出计量值基准(标准)的场合,要设法制作极限样品,进行限度比较。对于“变色”、“锈蚀”等较难的判定,可用写真照片规定限度。
2、有关工具、机械的应用。
(1)将目视、感官的作业予以工具化、机械化。
“外观品位”、“零部件安装角度”、“旋转的平稳性”以及其他的感官作业,都是依据人的感觉判断来进行的,最容易产生失误。这时,目视、感官作业应尽量工具化、机械化。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见图19)。
·产品的杂音、机械的异常音等可用电子仪表给予量化评价。
·织物的色泽、脏污程度等,可同制作的标准样品进行比较,给出量值评价。
(2)有效利用继电器、开关。
为防止作业者失误,尽可能实施“手工作业的机构化、自动化。”机械化、自动化过程中应充分使用各种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无触点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与开关(微动开关、非接触式开关、液位开关、光电开关、限位开关等)。
(3)计量、计数性作业要利用计测器具和定量容器。
统计大量产品的数量,作业者若一个一个地数,不但效率低且容易数错。这时为防失误应利用能自动计数的计测器具或只能盛放固定数量的分格容器。例如银行的数钞器、只能放置50或100个硬币的数币盘。
3、有关产品设计、生产方式的应用。
(1)修改设计使之成为无感官作业。
对于目视作业、感官作业不仅用工具化、机械化来代替,最好是改善设计使之没有这类作业。
4、FP(防误)化活动的推进方法。
FP(防误)化的具体实施步骤按本文上篇介绍的基本程序进行即可,至于推进FP(防误)化活动的形式与特点则如表3所示。